“怎么要分家?”
三月,他来到西林市郊的桃
坞,两年前的一个晴日,他带着袁芳逃课来到这里,两人还在这里合影。今天,桃
依旧,但袁芳不在!脑
里蹦
两句唐诗:人面不知何
去,桃
依旧笑
风。赵电在灿如云彩的桃园里,回想着当年和袁芳赏
留影的情形,那温馨的一幕幕,浮上心
。他记起当时袁芳给他照相时说的一句话,袁芳说:“我是你那一
枝条上的
,我怎能离开你呢?即使离开,也会有返枝的时候,你没听说过离
返枝吗?”赵电想,既然袁芳说过离
会返枝的,那我们的婚姻说不定会起死回生的。
赵电投信,时间不固定:有时白天投,有时晚上投。地也不固定:有时在西林投,有时到下面的县办事,就顺便在县城投,如果到省城办事,就把信带到省城投。邮箱也不固定,西林市各个街
的邮箱他都投遍了。
“古人说:灶分裂,人分家。”
赵电回家,父亲常常唉声叹气,毕竟照料一个全痪的人,太不容易了!这比
农活要累十倍,何况父亲已是个七十六岁的老人了。
由于他是分散着行的,所以别人没发现他的异常之
,他的生活一直保持着正常,大家都在过着平常的日
。
分家后,赵电几乎包揽了父母所有的生活用品,他怕母亲,买了个新电风扇,原有的给了赵成,还给母亲买了副躺椅,让她在外面躺着,见见
光,透透气。
在没有袁芳的日里,赵电日思夜想着袁芳。在不见袁芳踪影的日
里,他竭力找寻着袁芳的影
。从1997年开始,赵电的心中萌生了一个计划,就是:他要重温和袁芳一起去过的地方。
父亲说:“要分家的人当然是你二嫂。这不是明摆着吗,她是不想和你痪的母亲在一起生活。”
赵电看看锅灶,真的有隙,但不影响
饭。他说:“这没事啊。”
清,说话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。每次赵电握着她的手时,她就怜地看着赵电,支支吾吾地说:“我赵电,心是最好的――”
赵电回家看望母亲,在村前的河滩上,赵电找到两年前和袁芳沙滩藏宝的地方。他扒开河沙,里面的鹅卵石一个没少,依旧是两个心形。赵电仿佛看到袁芳的心在跃!看到两心相连的样
,他告诉自己:虽然
正月里,他独自到新竹县城,只是这一次不是去袁芳家拜年,他知袁芳在家,但是,在没有得到袁芳回复的情况下,他是不可能去袁芳家找她的。他来到城外的那片树林,即袁芳的心情森林。去年的此日,他曾和袁芳共同认领了一棵
之树,他找到了那棵
之树――桂树。看到
之树,赵电受到莫大的鼓舞,心想:我们的
情依然蓬
着,依然旺盛着,一
没有衰竭的迹象!因为那棵桂树长得非常好!在桂树前祈祷了一会,赵电带着万分希望回去了。
“不是影响烧饭,这是个兆。”
“什么兆?”
“如果她想分家就答应她,不要和她争吵,也没什么。你们三个一家,她和老二一家。爸爸,你放心,分家后,我保证你们吃的用的不比以前差,需要什么,我买,不依仗赵成夫妻俩。”
赵电为痪的老母,可说是付
了全力!他对得起自己的母亲。他不光对得起母亲,也对得起袁芳。无论白天多么忙,晚上他总要给袁芳写信!他发过誓,
持每天一封信。他在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诺言。尽
袁芳没有任何回音,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意志,他从没有打退堂鼓!一开始,信比较长,后来信越写越短,写到第二百封的时候,话已讲尽了,从第二百零一封开始,他在信中只写三句话:好好学习,保重
,时间会证明一切。信的内容固定了,但形式是千变万化的:每一封信的信封都互不相同,每一封信的信纸都不一样,每一次信纸的折叠都有新意,每一次贴的邮票都不一样。
六月中旬,赵电到省城有事,他知母亲喜
吃荔枝,就顺便在省城买了些荔枝带给母亲吃,母亲还是小的时候吃过。到家时,父亲告诉赵电:“家里的锅灶开裂了――”
袁芳见到信后会怎样理呢?是看,是撕,还是扔?还是把邮票撕下来作收藏,而把信扔了?他不知
,也不去想。赵电只有一个念
:不
袁芳怎么
理,我都要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