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笑了,说:“还是袁芳聪明!”
午餐时,黄阿姨说:“我们县城的人现在都喜欢看《西林日报》,尤其喜欢你负责的第三版,认为很贴近群众的生活。这个巷子的人听说你是袁芳的男朋友,都叫我对你说,他们也想上报纸。”
“那行啊。让百姓上报纸,就是我的办报思想。”赵电说“不过,必须是有价值的事情。”
黄阿姨说:“我们这个巷子,有个年轻妇女,叫李莹,对待自己的婆婆非常孝顺,她婆婆瘫痪了,她每天给她婆婆梳头,给她婆婆洗脸,端饭递水,而且把她婆婆的被子洗得干干净净,像是人家新婚的被子。”
赵电听了黄阿姨的介绍,非常高兴,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新闻线索。但他考虑到孝亲的故事在《西林日报》第三版已作多次报道了,现在还报道这个,报道多了,读者会失去兴趣的。黄阿姨推荐的李莹的感人事迹一定要宣传,但要换个方式宣传,才有人注意。换个什么方式呢?赵电一时想不出来。
赵电说:“妈妈,李莹的孝道故事我一定给她宣传,就在近期,但要换个方式。”
赵电第一次称黄阿姨为“妈妈”细心的袁芳捕捉到了这个细节,看着赵电很长时间,甜蜜的笑了。
回到办公室,赵电绞尽脑汁的思考着如何宣传李莹的事迹,他在办公室里踱着步,还时不时的敲了敲自己的脑袋。
同办公室的美工张小会问:“在想什么呢?想得那么痛苦?”
“新竹县城有个好媳妇,她孝敬瘫痪的婆婆,在当地传为美谈。我想给她宣传一下,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。”赵电说。
“这不简单吗?给她写一篇报道就是了。”张小会说。
“这样的报道在我们这个第三版已经出现多次了,再好的东西,多了,都会让人乏味的。”
“那你想怎么做?”
“我这不是在想吗?”
赵电在办公室里走走停停,停停走走。一会儿喝口水,一会儿站在窗前凝望着远处。
突然,他一拍脑袋,叫道:“有了!”
赵电的一声大叫,把个张小会吓了一下。她转过身问赵电,问:“什么样的好点子,让你这么兴奋?”
赵电说:“我找到宣传李莹女士的好方式了!”
“什么方式?说说看!”
“我想策划一个活动。”赵电拿来一个凳子,坐在张小会的旁边。“是这样的:我想和各县妇联联手,在各市县同步举行‘我的婆婆,我打扮’的比赛,看谁家的媳妇把婆婆打扮得最漂亮,漂亮得就像新娘一样。获胜者就以妇联的名义颁给‘好媳妇’的称号,并在报纸上刊登。”
张小会点点头,说:“是个好点子,怪不得你这么高兴呢。”
张小会又说:“但有个问题,如果这个媳妇并不爱她的婆婆,但她很会打扮,要是让这样的人拿了奖,不是有失公平吗?”
赵电说:“如果她对婆婆没爱心,她再怎么会打扮,打扮自己行,想把婆婆装扮好,是不可能的。再说,我们评比的项目不是一项,是好几项,她不可能每项都行的。”
“哪几项呢?”
“我想设定三个比赛项目:给婆婆梳头,给婆婆洗脸,给婆婆洗被子。”赵电说“很难想象,平时从不给婆婆梳过头的人,她那天就能把婆婆的头梳好。”
“优胜者有奖品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