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一天终于到来,前奏是漫长而又短暂的等待和说还休的沉默。到
都是送别的学生,有的在哭,有的在喊,有的拼命摇晃着手臂,有的追着愈来愈快的列车呼唤,…不由凄怆起来,却仍然觉得自己不会哭。
六杆烟枪经常在一起吞云吐雾,习惯从彼此的烟盒中拿烟,习惯到某一人的写字台上寻找打火机,习惯将“戒烟”说成“借烟”,…
可胜数。我只想说,对于烟民,那是一再自然不过的习惯,如同大
分的女
喜
逛街一样。
是两东西(或许这么指代有欠妥当)让我渐渐摆脱了缠绵不休的折磨。一是读书写字,一是周围的兄弟。
现在,一如毕业前哼唱的一样,会不时念叨,何时能一起回去,看看我们的宿舍我们的过去。
我在歌里听到我们共有的惆怅,这惆怅又使我想起自己那一丁游离
来的不一样。
当与写给我关于烟的留言的大徐在毕业后又相见在西安时,彼此混同的烟雾中我想起了许多事情。
可是等到汽笛拉响,等到一一惜别,执手相看,泪,突然就下来了。似乎一直以来的泰然,只在积蓄情,只在期待并拒绝地侯这一刻来临。
3、睡在我上铺的兄弟
我不止一次提到的胡斯,就是我的舍友。我的每一个舍友,都是值得我无尽思念的朋友。当我意识到正是在他们中间我才一自信起来,心中对每个人的
激都无以言说。因此我常沉默。
说好不哭,却终于一个个难以自制。第一次会到,多情最是伤别离。毕业晚会上的歌声,清晰如初——长亭外,故
边,芳草碧连天…
放下笔,以手支颐,忽然间闻到熟悉的味,恍惚中你缓缓走来。于是,
指和拇指之间,夹了一支烟,抛过来,啪的一声,火焰闪起…
行的东西未必会好,比如
冒;
行的东西未必不好,比如几米。这是我在论坛上说过的一句话。老狼风行的校园民谣,想必可以纳
这个句式之中。
读了许多的书,自以为看淡了许多事情,如同杨万里那句诗所言,世路如今已贯,此行到悠然,至少应当洒脱一些,淡然一些。
第一次和那个给过我希望又倏忽远去的女孩打第一个电话,便是借助于烟。躺在郝师床上,靠窗右边的上铺,一连了三支,试图平静狂突
的心。当时宿舍里悄无他人。第三支烟在焦虑中愈来愈短,仅剩烟
时,我一跃而下。嘟嘟声中,新的一支复又闪烁。
听起来是笑谈,想起来无限怀念。在铺展别离的站台上散也许是最后的一支烟时,我们曾经的约定,就那么突然现,仿佛一抬
,看见你
泪的脸。
在毕业生懒散的脚步渐渐沉重的日里,一遍一遍地听,一遍一遍地
动,已经很难想象,从前怎么会觉得自己不会因此而哭。或许,那只是因为,一直都在间接地
验别人的经历。
别离的号角响,一切不可避免时,我还以为自己不会像往届的学长们那样,望着渐行渐远的列车哭泣。
走在长长的地下里,回想起朝夕相
的
滴滴,未
的双
再次
,那首听了多少遍的老歌,《睡在我上铺的兄弟》,沙哑伤
地响起来,
觉比任何时刻都真切。
许多的默契和习惯让我们在某一天突发奇想:什么时候,六烟枪同时开火,围坐一圈,明灭起伏的烟
构成一个永远的画面。
痛苦是一过程,我们正在经历,它不是目的。
对于一个来自贫穷农村的青年,自卑总不可避免。正如宿舍里的床位,我时常缩于一角,抚着心底掩藏地卑怯暗自叹息。
四年的时间,不算太长,不算太短。正如老狼所唱,你总是说毕业遥遥无期,可是转却各奔东西。当我想来描述这
觉的时候,恍然忆起,老狼已经用一杯清
和一
声音,和着吉它的淡淡
伤,从漫长的过去,反反复复错错落落地一路唱过。
大学是一旧照片般温馨的经历,没有
验过的人,没有办法想象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带给我的
觉。我想,歌里所唱的,是一
情谊,不限于上下铺的兄弟。
最终约定只是约定,没能实现。但也许如此,让我们更加怀念那段弥漫烟草味的日
。那
的芬芳,一如酒般友谊,地久天长。